找到相关内容472篇,用时4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金 盘

    钱,不过,看来你们的生活也不富裕,我就拿几颗珍珠和您换吧!我亏点就亏点吧,谁让我是个好心眼的人呢?”  那寡妇已经看透他这套把戏气愤地说:“好啊,你又来了!告诉你,我的盘子已经和一个好心的年轻人讲好了,...

    佚名

    |哲理故事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7/09/17212016343.html
  • 金盘

    我是个好心眼的人呢?”   那寡妇已经看透他这套把戏气愤地说:“好啊,你又来了!告诉你,我的盘子已经和一个好心的年轻人讲好了,他拿他所有的货物和我交换。你想拿几颗不值钱的珍珠,就换走我的盘子?哪有...

    佚名

    |哲理故事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7/09/18254816657.html
  • 钱老板的酒店

    大学毕业后,我在家暂时待业。 父亲为了给我联系工作,整天忙前忙后,还要给人家大包小包的送礼。我心里就有一点愧疚,就想找一份临时工干,这样也可给家里解决一点负担。父亲似看透了我的心思,他说:“我有一个战友,他现在是县人大主任,他刚开了一家酒店,正缺人,我跟他说起你,他说如果你愿意,明天就上班。” 我学的是酒店管理专业,也算是专业对口,我就爽快答应了。 老板姓钱,因他和我父亲是战友...

    佚名

    |哲理故事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7/11/20004917343.html
  • 只图遮眼

    和尚还得也无?”,师曰:“若是汝,牛皮也须看透。”。这里药山禅师很明确地指出了我们对认识新事物方法存在的问题——分别心。   我们接受某个新事物时,总是先分辨一番这个东西是好还是坏啊?是正确还是错误?...

    明一法师

    |佛教|教育|科学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12/12285719733.html
  • 走向非暴力与人权的佛教文化

    嗔、痴三毒是世上暴力的根源,解决方法是深切地看透这些因素而不被它们所主宰。  当年佛陀所面对的社会是一个早期的、有机联系的社会。上述的特定责任被假设为对于人的行为的指导原则是足够的,而不需要认定相关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45841119.html
  • 佛与武术

    世界,看透人生。2.武术似乎是一种很暴力的东西,在多数人眼中,它就是打打杀杀,把人炼得四肢发达,浑身蛮劲,头脑简单的一个莽夫。我不否认这是习武带来的结果之一,但这只是被歪用吧了。武术的根本不是叫人打架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30045858.html
  • 如理思惟

    如理思惟   /空法师   一、涅槃山上是如此地寂静、清凉、悠游、自在、安详、谧宁、清澈、甜美、和平、辽阔、光明、了如指掌、洒脱、任运、柔和、闪耀、纯净、大休息、坦然、一望无际、无诤、无苦、无疑、无虑、无畏、无执、无缠、无缚、无对立、无元素、无蕴积、无负担、无储藏、无依靠、无动摇、无碍、空。   二、看透、洞察身心的真面目,真实现象,即很自然地放下身心重担,超越生灭、无畏生死幻象。 ...

    空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40052472.html
  • 两种智慧

    的时候,唯有他有正确的理论知识才能辨识它为“地大”。不过,禅修的进展是不依靠一般文字的理解能力,各种的修证“唯有”通过修习才能获得,这是因为内观的目的主要是看透究竟真相,这是超越世俗一般的真理的。事先...

    钖译英:A.G.S. Kariyawasam 英译中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42152513.html
  • 栯堂禅师《山居诗》赏析

    锄头,步行和骑着水牛也没有分别;人过桥时,假如以人作为静止的参照物,那么脚下流过的首先是桥,而不是水。看透了这一层,才算亲证了佛家“虚空”之“体”。自证虚空之后,才算是由“定”发“慧”,自然再也用不着为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052855758.html
  • 参禅的三重境界与两偈

    象征义。本来就是虚的象征,又怎么沾染实的尘埃?这一境界显然高出很多,已经能够自我剖析、自我否定。然而,能看透菩提树和明镜台,为何却看不透尘埃的象征呢?为什么菩提树和明镜台是在心中的,尘埃就在心外的呢?为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084655876.html